第八十一章 清风明月(1 / 1)

这两个地方,沈叶青没法搬走,特别是枣木树。

现在还未成妖,不能轻易移动。

对此,沈叶青在两套阵法之内又布置了幻杀阵。

有些人总是不信邪,那就有必要给点教训了。

而为了加快枣木树的灵性凝聚,

沈叶青又大费周章的为其布置了一座小型的聚灵阵。

因此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了。

布置好一切,沈叶青将所携带的东西放入了储物袋之中。

储物袋是赵通玄给沈叶青的拜师礼,当然,

还有一些其他的法器宝物,用作防身。

别看此储物袋的内部不大,

约莫只有一丈左右的长宽高立体空间,

但是却是属于法宝!不是普通的法器,

因此可以说,赵通玄还是很看重沈叶青的,

记得当时的刘云华看到此物之后,眼睛都直了,

要不是有人在场,估计口水都流了一地。

可见法宝级别的储物袋在修仙界的罕见。

“枣木啊,枣木,如今临别之际,他日再相见之时,

又不知是何年……”

沈叶青语气哀叹,可以说这枣木也算是陪了他几十年了。

他因此也是吃了几十年的大枣。

喝了几十年的枣叶嫩芽茶,

大枣每年愈加的可口,嫩芽茶同样一年比一年清香。

就连储物袋里,沈叶青都带了不少大枣和嫩芽茶,

在储物袋中不用担心坏,具有稳定物品状态的功能。

“唰唰!”

“哗啦!吱吱!”

枣木好似感受到了这次沈叶青的离别。

自主的探下枝丫,随后蹭了蹭沈叶青的手臂,

好似在不舍,也似在道别。

“也罢,看你颇有灵性,那我就重新给你起个名字吧?”

话音刚落,

好似听懂的枣树顿时枝丫摇曳,像是一个开心的小童左摇右摆。

沈叶青面露微笑之色,

“叫你清风如何?”

“正好,有只小狐狸叫明月……”

十多年前,沈叶青恰巧碰到了那只当年跟随赵萱儿的小白狐。

《天香功》修炼的不错,

按照人类的境界来说,已有内景境的修为。

加上妖类只要开了灵智,以后的寿命都将会大大提升,

因此日后的小白狐同样能有一番妖道机缘!

见此,沈叶青又传下颇多玄妙,并起名明月,

让其在凡世跟随赵萱儿好好修行。

“那你这是同意了?”

“哗啦啦!”

“唰唰!”

枝丫左右摇曳。

“嗯……如此也好。”

沈叶青笑着点头,随即在枣木上留有一道意念传讯。

若是赵通玄他们回来寻到此处,应当知晓。

至于这云梦泽沈府,沈叶青也已经提前告知两人。

“那贫道就此一别,日后有缘我们再会!”

脚底自起云雾,缓缓托着沈叶青飞向高空,

随后,速度越飞越快,高度也越升越高,

眨眼间,沈叶青就消失在东北方向。

……

青州。

齐王陵。

沈叶青照例前来看看老朋友,

老张老李前段时日已经去过。

这次来看看已故的老友张和正。

一壶酒水尽数顷洒在莫大豪华的齐王墓前。

张和正生前有福,后来又将百花宗的双生圣女娶回家做小。

那等艳福,真是羡煞旁人。

再加上收的义子又颇为有才,聪明灵异,勤学好问。

最主要的是,通军略,晓武学。

一身实力神鬼莫测,在围剿黄巾军的时候,

又表现出巨大的军事才学,渐渐成为东山行省的府军统帅。

而自己则是在文治方面有所得。

长子张玉之承他衣钵,主管文治,

义子朱洪章东征西讨,征伐天下。

而朱洪章也不负他的重托,历经几十年终于打下这个天下,

重整山河,收复西域,扩疆东海,驱逐北辽,南抚南荒。

可以说,收复了自宋乾符年间割让的冀云十六州。

且东南西北,皆扩地万里!

世人隆称万兴大帝!

而朱洪章对这个义父也是没的说,

直接封亲王爵,号齐王,青州一府之地为齐王封地。

且张家与国同休,世袭罔替。

当张和正去世的时候,朱洪章更是以人子之礼待之,

亲自抬棺,可见对张和正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并给予美谥——文。史官记载齐孝文王。

其子不减等世袭齐王爵,并承诺,齐王之爵,永世不减等世袭。

此举一出,可谓是对天下人造成了莫大的震撼。

不过朱洪章还是力排众议,言齐王乃我亚父,

岂能等同他人乎?

因此,这齐王陵的规模也就愈加庞大。

且还有常年守陵打扫之人。

此等待遇当真是老张老李不可比拟的。

看着这豪华程度。

“啧啧啧……”

沈叶青突然生出一股自己也进去躺躺的念头。

此念头!

沈叶青连忙将这种无稽之念甩了出去,

我还有大好岁月可过,怎生出如此惫懒之心!

沈叶青连忙心中默念了几遍清心咒。

“张兄,你这在地下也是享受的很啊!”

沈叶青随即嘴角苦笑,看着贡台上五花八门的贡礼。

再一瞧自己带的东西,宛若天上珍馐和猪食相比。

“也罢,张兄当时又不是没吃过牢房,

就当在地下吃腻了好多西,如今换换口味!”

祭拜了一番张和正,沈叶青又自顾自的说了几句话。

随即飘然离去。

此世间,已无他留念之处。

当尽早前往昆仑才是。

……

一路上,沈叶青没有腾云赶路,

而是一步一步行走在凡间,领略山川美景,

也不失为一种修行,修行修心,有时候整天闭关修炼,

还不如走走,开阔一下心灵视野,也许会有所得。

前世中,古人常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如今的他,书中已经略有所得,而这路,

还需慢慢去走过。

以前三山五岳的寻药,行程颇赶,难免有所缺漏。

再加上以前大宋大晋年间,民间多疾苦,

路有冻死骨,而这又有何观之?

如今,沈叶青看着大明立国后的十余年,

乡间田野,重镇府县的民生皆已有所好转及改善。

路过的乡间,沃土百里,种植作物满片绿油,

乡间老汉面上已无菜色,且带着浓浓的自豪与自得之意。

沈叶青一席青色道服打扮,

左手拿着一丈白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