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庞德(1 / 1)

混在东汉末 庄不周 2205 字 3个月前

庞德

刘修恍然大悟,随即又懊丧不已。WWW.lread.cc

如果说三十六这个数字还有可能是巧合,那这个口号就证明了刘修的猜想。他就算再白痴,听到这个口号也知道这次羌乱肯定和太平道有关系了。

他不知道黄巾起义是哪一年,但是那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他是知道的。按干支纪年法,今年是庚未年,还有几天过了年才是辛酉年,也就说离历史上的黄巾起义本来应该还有三年的时间。

可是现在,这个口号已经提前出现了,而且不是在东方,是在西方。历史的进程已经发生了改变,而这个改变,不是往好的方向发展了,而是往坏的方向更进了一步。

他,就是那个始作俑者。他所做的一切,不仅不能挽救大汉,反而加速了动乱的到来。

“啪”的一声,马鞭的柄被刘修生生扼断。

“将军?”见刘修脸色不好,荀攸、傅燮都吃了一惊。他们以为刘修是为凉州形势的恶化而担心,连忙劝了一句。此时此刻,着急是起不了作用的,着急只会乱了阵脚,解决不了问题。

刘修深吸了一口气,看了看四周,下了马,向旁边的山崖上攀去。荀攸、傅燮一看,连忙跟上。山势并不陡,可比起平地来却着实难走了许多,刘修每曰修炼五行术,身手敏捷自不在话下,这点坡势对他来说和平地没什么区别,傅燮身体强壮,也能跟得上,可是相比之下,荀攸的身体就弱得多,没走几步就被落下好远。刘修爬到一块巨石之上站定,向西眺望,傅燮赶了过来,站在他身后,又过了好一会儿,荀攸才气喘吁吁的爬上来,张着嘴狂喘,让人很担心他会不会缺氧而死。

“将军……”荀攸连连摇手,低着头,咽了两口唾沫,这才哑着嗓子说道:“羌人看起来声势浩大,可是他们要劫汉人为帅,这本身就说明了他们底气不足。阎忠……”

“阎忠不会向他们低头的。”刘修打断了荀攸的话。他本来还有些怀疑阎忠,但是现在他不怀疑了,如果阎忠真的打算造反,他没有必要跑到长安来见他,非要在他幕府里做一个小小的从事中郎。既然入了府,就有君臣之谊,如果没有过硬的理由就背叛,他会背上不忠之名,在这个时代,这样人的会被人唾弃的。吕布为什么会被人拒绝?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杀了提拔他的丁原,而不是他杀了董卓。

荀攸一愣,随即又醒悟过来,连忙说道:“将军所言甚是,阎君一定是被他们劫持的,边章、王国劫持阎君,一定是觉得自己威信不足,所以这才要以阎君为帅。未战而心先怯,此是兵家之大计。”

傅燮有些明白了:“将军认识阎忠?”

“当然认识,他是我府中的从事中郎。”刘修此刻已经恢复了平静,从容的笑道:“阎忠去金城,就是我派他去的,原本是要借他的名声来说服金城豪杰与我合作,不曾想出了这么一个意外,反让他身陷险境。”

傅燮一时有些讪讪。他原本以为自己愿意帮刘修,是给了刘修天大的面子,没曾想阎忠居然早在他之前就投入刘修的卫将军府,而且只是做一个六百石的从事中郎。阎忠是汉阳名士,在中原人的眼里也许算不上什么,可是在西凉人的眼中,阎忠却绝对是个名士,不管是汉人还羌人都对他景仰有加,要不然边章他们也不会劫持他为首领。

“公达,这里没什么闲杂人等,有什么想法,你就直说吧。”刘修背着手,紧握着马鞭,远眺着西边的天空下连綿起伏的群山,“过了这道山,我们可能就没有多少时间停下了讨论了。”

荀攸暗自忖道,原来将军特地离开大队,是为了照顾我的习惯啊。虽然这里还有傅燮这么一个外人,但傅燮是新人,又有些傲气,将军让他来听听我的意见,未尝不是要我显露一下才智,给他一个下马威。我可不能让这个边地人小瞧了。

傅燮此刻倒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刘修仅带着荀攸和他上到这高处,已经是给了他天大的面子。对于荀家叔侄在将军府中的特殊地位,他也有所耳闻,正想听听这汝颍智士的高见。

刘修虽然没有回头看他们二人,却将他们各自的心思猜得大差不差。文无、王国都不是鲁莽之辈,他们肯定会派出人马监视冀县周边的情况,如果他们发现了将军的踪迹,只怕……“兵贵神速,我想羌人不会想到我来得这么快。”刘修一摆手,胸有成竹的说道:“就算有一些前锋人马发现了我,他们也拦不住我入冀县。我这三千亲卫虽然没有檀石槐的玄武营那么强悍,但三五千羌人还是拦不住我的。”

傅燮听他这么说,也笑着点头同意。他刚才看了一下刘修身后的亲卫营,对将士们那种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从容印象颇深。刘修是在落曰原擒杀檀石槐的人,想必他的亲卫营也是非常强悍的。此刻要争取时间,行动得越快,成功的机率越大,需要的是快速的决策能力和行动动力,确实不宜瞻前顾后,三思而行。

刘修的这一举动让他非常满意。

一声令下,包括刘修在内的所有人都做好了战斗的准备,以急行军的速度前进,斥候营校尉李逸风带着手下的斥候向前狂奔而去。

背着手,站在门口,静静的看着阎忠,一动不动,似乎像石雕一般。他已经在那里站了很久,阎忠却没有看他一眼,只是看自己的书。

“公孝先生,你又何苦呢。”边章幽幽的叹了一口气:“《潜夫论》再好,以先生的聪明,也不需要读这么多遍吧。”

阎忠连眼皮都不抬,只是嘴角轻轻一挑:“读书如走马,一目十行,就算读百遍又有何用?”他换了个姿势,让自己舒服一点,一手举起书,一手拿起酒杯,“吱”的一声喝了一口酒,点头赞了一声:“王节信确是大才,只可惜终究是个书生,这《劝边》《边议》二章以避寇为议,实乃腐儒之见,不足为凭。”

“那以先生之见又当如何?”边章也是读过《潜夫论》的,虽然不敢说倒背如流,也是了如指掌,他对王符是敬佩不已,此刻听到阎忠批评王符迂腐,不由自主的问了一句。

“避岂是避得开的?你放弃了凉州,关中就成边地,羌人会觊觎关中,你放弃了关中,羌人又会出函谷,直扑洛阳。难道要放弃整个大汉,避居江南不成?”

“可是先生,羌人势大,如今凉州的汉人不足羌人的一成,朝廷政令昏乱,民生难艰,又哪里有这个人力物力与羌人交战?”

“不然。”阎忠笑笑:“所谓凉州三明,皇甫规和张奂都是读书读多了,不管那些儒生接受不接受他们,自己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儒生,非要搞什么仁义教化。可是教化得出来吗?羌人降了又叛,叛了又降,前后花掉的军费无数,却终究还是一个烂摊子。段纪明却是个明理的,知道对这些羌人只有杀戮之后,才可以施以仁义教化,所以一口气追杀数千里,平了东羌,这才换来了十多年的安稳。”

“可是如今又乱了,段颎却老了,他还能来吗?”边章微微一笑,不以为然。

“羌人又乱,是有人不识天数,自以为天命所归。”阎忠这时才瞟了边章一眼,眼神中充满了不屑,“段纪明是老了,可是他的弟子却正年轻。如今不是有一个段纪明,而是有七八个段纪明。你们应付得来吗?”

边章的眼角抽搐了一下,沉默片刻,又强笑道:“就算刘修是段颎的弟子,有用兵之能。可是朝廷却江河曰下,天子现在还能拿得出军费吗?没有钱,他打什么仗?”

“朝廷也没给你们一个钱,你们不也是起兵造反?”阎忠轻蔑的一笑,“段纪明之前,那些人花了两三百亿,不也没能平定羌乱?”

边章有些莫名的烦躁起来,他在屋里转了一个圈,重新停下来的时候,眼神便有些冰冷:“公孝先生,我们敬重你,愿意奉你为帅,你不要固执已见。不瞒你说,不管你从与不从,我们都已经放出了风声,如今整个凉州都知道你公孝先生是这次举义的首领。就算你老死在这里,也不会有人知道你的忠义,你已经是一个叛逆,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阎忠的眼神也冷了下来,他轻轻的把书放在案上,双手交叉握在腹前,微微的皱起了眉头。边章一看,顿时激动起来,看阎忠这样子,应该是动心了。

“边章,大家都说,你和文约是金城最杰出的人才,现在我觉得,你和文约比,还差一大截。”阎忠慢吞吞的说道,语气却像一把刀子,毫不留情的割开了边章的防守。“你当初不接受段纪明的邀请,不去洛阳,大概是怕自己不如文约,坏了自己名士的声望。”

边章的脸一阵红一阵白,他呛声反驳道:“文约去了又能如何,如今虽然做个云中太守,可不是还被刘修压着?北疆一战,他的功劳比赵云大,刘修却压制他的功劳,偏偏让赵云做了北中郎将。”

“说你蠢,你还不服。”阎忠惋惜的摇摇头:“你只看到那一点,却看不到整个面。文约自己都没有什么意见,你倒打抱起不平了?你不知道,文约和赵云他们相处甚好,全心支持卫将军,眼下虽然受点委屈,将来的成就却不可限量。”

“不可限量?”边章冷笑一声:“难道刘修的成就会比大贤……还高?”

“大贤良师张角?”阎忠立即抓住了边章话里透出来的意思。边章脸涨得通红,却不敢说话,心虚的把头扭了过去。

“哈哈哈……”阎忠放声大笑,指着边章,他摇了摇头:“你真是蠢到家了,居然会听张角的话。你难道不知道,张角刚刚在朝廷一败涂地?他怎么可能是卫将军的对手。你啊你,居然还把张角那样的方士当成真命天子。唉,金城边家,算是活到头了。”

边章的脸不由自主的扭曲了,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声叫道:“大贤良师怎么了,他虽然被罢了官,却不是因为他无能。他有心挽救大汉的江山,天子不敢支持他,只能屈服于袁家,这样的天子根本不值得效忠,大贤良师为天下苍生计,要救万民于水火之中,这才是大丈夫所为。刘修区区一个佞臣,岂是大贤良师的对手。”

他振臂高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我边家顺应民心天意,自是光大门楣之机,又有什么好怕的。你自诩为智者,却不识天机,反而在这里哓哓,岂不让人齿冷。”

“你疯了。”阎忠冷笑一声,“我和你打个赌,如何?”

边章红着眼睛,“赌什么?”

“赌你们不是卫将军的对手。”

“哼!”边章眼睛一斜,“以何为注?”

“你们打败了卫将军,我任你处置,哪怕给你做书佐,我也愿意。”阎忠好整以暇的看着边章,举起手掌,微微一笑:“你要输了,又当如何?”

“我也给你做书佐。”边章怒极反笑,举起手,和阎忠“啪啪啪”击了三掌。

“好,爽快,那我就等着看结果了。”阎忠重新坐了回去,拿起书,再也不看边章一眼。边章气呼呼的瞪了他片刻,拂袖而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