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需要三分之二多数
斯维尔德洛夫这话一说,会议室里炸开了锅,布哈林写社论忽悠人城习惯了,这全俄闹饥荒举目无亲全世界都敌对的当口,拿什么武装起几百万军队?知道生产几百万支步枪要多久?知道养活几百万军队要弄出多少粮食来?
季诺维也夫也就是一愣而已,紧接着显然皱起了眉头,忍不住埋怨道,“尼古拉·伊万诺维奇,您怕是在真理报写宣传社论写顺了嘴了是吧,这当口有谁敢去招惹协约国东线联军和中国王?你还别小看了伏尔加联邦,那个伏尔加联邦就算只是个傀儡,这会儿人家占据了伏尔加河中下游肥沃的土地粮仓、察里津的重工业!”
“北高加索的石油、顿巴斯的煤炭、库尔斯克的铜矿铁矿,背后还有中日同盟和协约国的支持,而且对方已经组建了8个集团军至少30万人的联邦国防军,甭管是不是当过俘虏,可现在算都得是老兵了,在咱们能凑齐步枪和能养活几百万新部队的粮食弹药前,对方可能就直接拿下莫斯科了!您这么喊口号您不怕闪了舌头?!”
季诺维也夫的话说的很尖刻,却也是事实,这年头,敢威胁中国王的人,世界这么大,比中国实力强的国家也不少,但是显然,苏俄政府和苏俄红军现在可绝对没这个底气和实力,光胆子肥却没底气和实力的话,说大话招惹强敌往往是自取其辱罢了。
当然,是否因为季诺维也夫党内排名比布哈林高,而在真理报却是个副主编要受布哈林的挤兑这样的原因,则未可知。
要说季诺维也夫可也不是个简单的主,这厮和加米涅夫之前在中央委员会的排名就是前五,这会儿加米涅夫因为一时失策去了前线担任伏尔加河方面军的政委,虽然挂着中央委员的头衔却没能再次当选政治局委员,反倒是季诺维也夫以中央委员、莫斯科苏维埃主席的身份再次进入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的政治局。
格里高利.叶夫赛耶维奇.季诺维也夫(1883~1936)Zinoviev,GrigoriEvseevich,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首任主席,苏俄早期领导人,联共(布)党内新反对派的主要代表之一。1883年9月11日生于乌克兰,犹太人。从小未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
19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南俄投身工人运动。1901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2年出国,在柏林、巴黎、伯尔尼从事国际工人运动。1903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泄露起义计划,受到乌里扬诺夫和苏俄党中央的严厉批评。
十月革命后,因主张成立有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参加的联合政府,季诺维也夫再次受到党的批评。12月当选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在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问题上支持乌里扬诺夫。
当然,在此刻,季诺维也夫还是那么个既睿智又糊涂的家伙,就是说在小事方面他看的很清楚,但到了危急关头往往会犯轴作出一些自以为是的举动和判断来,去年十月革命就是个鲜明的例子,不过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在去年十月革命前同时当选了政治局委员,而约瑟夫当时在党内的排名相当靠后,但是在乌里扬诺夫发火要开除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这两个“叛徒”的时候,反倒是约瑟夫和斯维尔德洛夫坚决不统一。
约瑟夫用来反对乌里扬诺夫开除2人的理由居然是政治局是中央委员会的执行机构,无权开除由代表-大会选举出来的中央委员!就是中央委员会主席也不行,当然,约瑟夫同志当初的找的这个牵强的理由事实上给他自己埋下了隐患,十月革命后全俄布尔什维克代表-大会上选举新出新的中央委员会之后,乌里扬诺夫没忘记给党的章程里作出如下修改:
中央委员会委员由全国代表-大会选出,但在大会闭会期间,只要获得过半数的中央委员会委员的同意,就能免除中央委员的职务,要免除中央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则需要过三分之二的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