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勋章、奖章和橄榄枝(1 / 1)

北洋1917 大鹏金翅明王 1545 字 3个月前

勋章、奖章和橄榄枝

1918年7月20日20:00萨马拉联军总司令部

这一夜,在开完了乌法战役检讨会后之祝捷酒会和舞会上,联军的师一级将领和特邀列席会议的几个中下级将领多数人都喝的一醉方休,中国籍将领人数虽然不占多数,却和日本籍将领一起齐心协力挡住了俄籍将领的伏特加攻势,当然,最后大家都彻底喝趴下了为之。

乌法战役虽然只持续了八天七夜,但战役的准备工作却是六月就展开,而最早开始南下迂回的孙良诚南下别动队更是六月底就出发向南迂回,到今天虽然前后加起来也不过短短20天而已,但这20天中,联军在乌拉尔山脉以西的奋战已经彻底改变了俄国东线的局势。

崭新的伏尔加联邦的成立不是联军征途的终点,而只是一个新的起点而已,整军扩编的风声当然早就传到了各级将领们的耳中,不过这些师级干部该报上去的功劳簿早就随着乌法战役各部队战斗总结一起报上去了,而乌法战役勋章和奖章在今天中午也已经在各部队驻地举行的庆功祝捷表彰大会上挂到了每一个战斗英雄的胸口。

要说呢,勋章和奖章是对军人荣誉的最高奖赏和证明,一般由国家授予,不过王庚这个协约国联军,在国家这个概念上有点不好办,协约国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多国的军事政治同盟,而王庚的协约国联军,严格意义上应该橙汁为协约国联军东线司令部,以示和西线联军的区别。

当然,在俄国战场和东线这里,此刻美英法这些协约国里的大佬可说不上话,唱主角的是中日同盟和中国、日本两国的远征军,不过王庚刻意淡化中日远征军的意味,而强调这是一支多民族组成的协约国联军部队,以尽可能淡化中日同盟在俄国前领土上的存在所免不了的,那种亚洲来的侵略者嫌疑。

由于协约国也好,同盟国也好,本身都是诸多国家间的政治军事同盟,因此并没有所谓的协约国勋章或者同盟国勋章的存在,而只有各国政府颁发的勋章,当然,法国政府照样可以给联军中的英国将士颁发自己的寻找,反之亦然。

对王庚来说,按理应该颁发中国的勋章,甚至日本的勋章给东线的协约国联军部队,但这厮思前想后总觉得不妥,最后为了表示协约国部队在这块土地上的战斗和牺牲,是为了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所以联军司令部在确定成立伏尔加联邦之后,便以伏尔加联邦政府的名义,设计了伏尔加联邦的和奖章。

王庚把拿来主义发挥到了极致,当然,这里头也有时间紧迫不够用的关系,联军司令部直接借鉴了沙俄政府的圣尼古拉勋章的设计和制作,伏尔加联邦的再征求了多方的意见后,被命名为胜利勋章。

胜利勋章的图案基本和沙俄政府的最高等级勋章圣尼古拉斯勋章一样,白色的十字交叉着两柄剑,勋带为白色、蓝色和红色的民族色彩丝带,在勋章中心刻有铭文“信仰将拯救人民”,勋章分三级,分别是一级胜利金质勋章,纯金打造,二级胜利银质勋章,纯银打造,三级胜利铜制勋章,黄铜制作。

而胜利铁质奖章则略小一点,只有漂亮的十字架,没有交叉的两柄剑,中间的铭文则是“人民感谢你的付出”。

乌法战役中25万联军参战部队,每人都得到了一枚胜利铁质奖章,除此之外,根据战功和表现,分别有十八人获得了一枚胜利金质勋章,三十六人获得了一枚二级胜利银质勋章,而得到三级胜利铜质勋章的人数则为72人。

有幸得到十八枚一级胜利金质勋章的名单为:

联军总司令王庚、参谋长蒋鸿遇、副参谋长吴佩孚、宇都宫太郎、瓦西里.尼古拉耶维奇.佩佩利亚耶夫、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巴拉扬诺夫

联军南下迂回支队总指挥孙良诚(装甲的获得者中,有中国籍将11人、俄籍将领7人、日籍将领2人,确定这些名单时,日军统帅宇都宫太郎虽然想据理力争,但乌法战役中日军将领的表现和以上这些获得金质勋章的人比起来,还真拿不出手,便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

要知道乌拉尔骑兵而已,乌拉尔骑兵!

联军混成骑兵罢了。

当然,日本帝国陆军参谋部的事后的训斥电报是免不了的,同时宇都宫太郎也得到了国内的指示,在下一阶段的战事中,联军中的全体日军将领皆需努力奋斗!为帝国争光!

必须得说,乌法战役后颁发的这二十枚金光灿灿煞是耀眼的一级胜利金质勋章相当公正,获得勋章的人选算的上战绩彪彪众望所归,联军总司令一直以来灌输的聚贤不避亲的理念得到了最大的体现。

可回过头来说,这么短的时间,车里雅宾斯克和叶卡捷琳娜堡的兵工厂居然能生产制作出近25万枚的铁质胜利奖章,这也算是一个奇迹,俄国工业化虽然慢,但是潜力却相当大,从这些勋章和奖章的制作生产的速度和质量上可见一斑。

且不说庆功宴的酒会和舞会上喝的一塌糊涂的联军将领别着勋章怎么渡过了一个酒气熏天情绪高涨的不眠之夜,关起门在小会议室上讨价还价半天的联军司令部的大佬们,经过激烈的争论,整军后的提拔任命名单终于有了初步的草案。

在草案中王庚依然否决了由中日将领直接担任俄国师一级指挥员的提议,只说中日俄三方的优秀高级将领,可以指挥方面军和集团军。

之所以这么决定,是因为王庚在整编扩充俄籍部队的同时,准备开始从国内向伏尔加联邦增兵,以目前的中国的涅杰夫。

涅杰夫本身只是乌拉尔骑兵第三师第五旅的旅长,王庚看重的是他和布琼尼的周旋中表现出来的机智和果敢,当然,略有点谨慎,指挥一个骑兵军,光靠猛冲猛打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能指挥一个骑兵团和优势兵力的布琼尼周旋良久不落下风,王庚对这个涅杰夫颇为欣赏。

当然,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从乌拉尔骑兵第三师调了师长涅日科夫去当乌拉尔集团军的司令,留下来的骑兵部队需要一个涅日科夫信得过的人指挥,而涅日科夫的堂弟,这位旅长涅杰夫显然是最佳人选,那个咋咋呼呼的第六旅旅长,涅日科夫的表弟**夫斯基,却没法让王庚那么放心,因此只提升为伏尔加第二骑兵军的参谋长而已。

伏尔加第二骑兵军的两个骑兵师的师长,倒是分别提拔了安东尼科夫兄弟俩担任,这俩兄弟从骑兵团长一跃为师长,和他们的旅长跃为军长,师长飙升致集团军司令一样,乌拉尔骑兵第三师众将,俨然已成为这次整军中最令人瞩目的一大家子。

当然,这份整军计划和将领任命草案中,最让人瞩目的并不是当了集团军司令的彼得洛维奇和涅日科夫,而是四个还在战俘营里的苏俄红军高级指挥员,斯拉文、勒热夫斯基、斯捷平和叶戈罗夫居然全部作为集团军司令的人选列在上头。

虽然佩佩利亚耶夫和巴拉扬诺夫都苦着一张脸,蒋鸿遇、吴佩孚和宇都宫太郎也有点不以为然,但是联军总司令一直以来树立起来的权威、耐心细致的解释,以及最后不容置疑的眼神,最后还是说服了大家。

“诸位,我相信除了马欣之外,上述斯拉文、勒热夫斯基、斯捷平和叶戈罗夫这四个优秀的苏俄红军将领,以及他们部下的那些师长们,将无法拒绝我们递出的橄榄枝,绝对无法拒绝。

而且就算他们拒绝我们也没有任何损失,这就好比中国古代那个《战国策·燕策一》中提到的千金买马骨的故事一样,我们如此博大的气度和胸怀,今后一定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有识之士投身我们的事业!”

深夜的会议室里,联军总司令一脸自信望着自己的助手们,站起来挥舞了一下拳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