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元皇(1 / 1)

农夫三国 苍山虎 1562 字 3个月前

401.元皇

八月初一。wWw.pbtxt.coM

天才蒙蒙亮,甄府门外就开始聚起人潮来,许多商行伙计抬着大箱大箱的铜钱摆到门前空地上。

行商主人、管事、伙计、一个又一个的大钱箱,直将甄府门前阻得严严实实。

辰时初,府门前也布下了警戒,而且居然不是洛阳官寺差役,而是大名鼎鼎的黑铁卫。

看到这架势,好些尚有疑虑的心中又开始打鼓,犹豫着到底要不要进去。

怎么看都有些像劫财的模样啊!

甄府府门虽开,门前的黑铁卫却未就放人进去,赵原也只能随在人群中耐心等待。

辰时三刻,才有一名少年从府内行出,冲门外众行商道:“我乃甄尧,甄仲勤之弟也。诸位欲入内者,且先纳钱于门房,每十万钱许入一人,事后无意购货者,再退钱去。”

说毕,少年自折身回府。

如赵原这等不会有犹豫的,少年回府后立即便使伙计抬箱子到门房纳钱。

两名文士在一位面目阴沉的青年带领下仔细问询记录各人的籍贯、往来河南次数、时年等。

这么多铜钱非一二时可数得清楚,门房处只有三位账房,缴纳的铜钱倒处理得简单,只叫钱主自报钱数,然后称清楚重量,估算大致不差,便各堆放一处,上面插纸书明钱主、数量和重量。

犹是如此,要进门的人却也太多了些,直到已时中,交钱的开始稀少了些,府内才又出人来,叫纳钱者入内。

赵原先纳钱三十余万,怀中还揣着近八十两金子,只与大管事一同进门。

般,是印字?

非止赵原一个,院中心思通透的,都瞬间就想明白其中关窍,有人忍不住又大懊悔———多简单的法子,自家若早得想出,要得赚多少巨资?又或今日少买些书,趁纸价已大降,离开河南后,立即仿此自印书去发售,能从那些书呆子身上获利多少?只不知雕刻印字到成书要多少时日,经大元国狂售卖这一波之后,书价是否仍高居不下?

之前赵原猜测还不完全,此时此刻,大元一等功民户籍与臆想中的巨额利润才是让人真正挣扎的关键。

又或再问问,是否可以鱼与熊掌兼得,待得大元商籍之后,也可以到大元境内来印书?

各种心思中,十多本书很快在人群中传过一遍,最后又全回到甄俨手中时,王玮再添把火:“各书封底所藏之文,乃我大元法制也,士人购后久读,必有察觉,或有告官者,又或今日院中尚有外间细作,此事难不泄露。天下诸侯皆禁传元制,待知此事,或以为罪,又或生捕杀、拘刑售书者之事,故各当小翼!”

听他说完,赵原等才明白之前为什么说有杀身之祸,免不得又各推测此事发生的可能性,衡量利弊。

只是甄府门已闭上,之前已经说得明白,留在院中的众行商再想要离开,都只能先掏十万钱以上买书,至于买多买少,将来发售与否,卖完是否还回来,又或者出境就自请工匠印书,更或者直接告官,都只能是出门后再考虑的事情了。

如赵原般铁心只想着一等功民户籍的,则已开始盘算这次的行商路线要如何才够安全。

事已如此,王玮不顾院中各行商面上颜色,再道:“现可入内挑书,纳钱多者得先入,所纳钱皆不退给,不足倒可再添入。挑毕可请黑铁卫助担至府门外。”

甄俨便拿着纳钱账目,开始一个个念名,赵原已准备入厅挑书。却不料有人扯着他衣袖,瓮声道:“赵君且稍待!”

赵原回首,原来是先前廊下青年身边的丑汉,再看青年已不在廊下。他便带着狐疑止住脚步。

赵原之后,丑汉又请了十来人,大都面熟似曾相识。

让大管家院中稍待,等丑汉请够人后,赵原等随着他一起转过走廊、两道院门。最后进入一间偏厅内。

之前疑是贵人的青年正端坐在主席位上,那美貌妇人跪坐在他身侧,客席上则有甄尧和先前捕人的阴沉青年。

赵原等进门时,甄尧正眉飞色舞地与美妇说着什么,看到他们入内,才停住嘴。

丑汉将赵原等引入,青年也不起身见礼,自在主位上开口:“我便是邓季。”

只是一声,众行商尽张口结舌,之前赵原猜测这青年身份尊贵。但绝对想不到他就是大元国的皇帝,更没想到他的自我介绍如此直接、简略。

这是在甄氏府上,甄尧和领黑铁卫抓捕细作的阴沉青年皆在场,美貌妇人当就是甄氏送入宫中的甄姬,应该...大概不至于有人敢假冒皇帝吧?

赵原等还未计较明白,犹豫着不知要不要行大礼,这位自称大元皇帝的青年又开口道:“诸位皆往来河南行商已久,值我信之,方请来相见。”

赵原等不知所措,好半天才犹豫着跪倒。青年又开口阻道:“我虽为大元皇帝,却甚不喜旧礼,称帝时便多有废之,诸位尚非我之民。更只需如常见礼就是。”

客席上阴沉青年插话道:“陛下亲定大元新制,御前皆口称陛下即可,无需再多礼!”

赵原等行商常在洛阳,也曾有闻大元朝廷中事,听了这人的话,才战战兢兢起来。躬身施礼,口称“陛下”。

这位大元皇帝脾气倒不坏,又微笑着请几人入席,待众行商入座,才再开口道:“此番印书颇多,便许半价,外间行商一时亦难尽购。不知诸位入府,各欲购书几何?”

听他发问,入席的十多位行商便依次报出自己准备的本金,果然门房处纳钱之外,尚都有暗备,最多的共备百余万钱,少的只有二十万,赵原的七十余万在其中倒不显眼。

皇帝一一听完,笑道:“诸位往河南输物日久,对大元亦有功,不可与余者同视,货资现付半价之上再折半数,余者来岁六月前给付清,如何?”

众人又都称谢,阴沉青年才插言道:“待来岁结清余款,便可得授大元户籍,只我亦有一事劳烦!”

赵原仗着之前曾协助他捕获那疑似细作者,大着胆子冒头答话:“陛下虽尚未授籍,我等却已自谓元民,不敢称劳烦!官府但有所命,我等无不从者!”

赵原也不傻,往河南的老行商全被叫至此地,先给好处,这人又在皇帝席前说有事相求,尚不知公事私事、凶险程度,他话中便只应“官府”二字。

其余行商亦点头附和赵原,那人也听明白赵原之意,倒一改阴沉脸色,轻笑着道:“我姓郑名然,草字知应,本洛阳夫子也,因立微功得拔为御史台小吏。今有左右亲近者数人,欲遣随诸位行商各地,以增广见闻,却是私事,不知可得允否?”

听到这话,赵原突然忆起之前院中黑铁卫抓捕的两人,脑中顿时闪过“细作”二字。

这绝不是私事!

然而得进这偏厅的行商,是都只图那一等功民户籍的,此时不管明白与否,全统一装糊涂,尽欣然应允。

正事说完,大元皇帝又才开口道:“诸位尚未选书,既应此事,众商采购后所剩之书,可分赊于诸位!”

众人听后,想到其中利润,顿时又都狂喜。

行商出门在外,虽大多暗带资金防止意外,除几家有名的大行商外,却都只有限,之前外面有些人又被甄俨、王玮所言的风险吓到,七万多册书应该是分卖不完的。

这分明是送巨资给自己等啊!

待出偏厅,其他行商多还等着挑选书籍,赵原就在其中寻到之前几位债主,先将欠账都还上。

(本以为一章,没想到最终写成两章的字。这算二章合一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