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上元灯会
上元节也就是今天的元宵节,是世俗苍生赏灯的节日,隋帝杨坚注重节俭,不喜铺张奢华,因此隋朝初年的灯节远不如隋末时的富贵和盛大。
但今年杨坚破了例,准许民间自发组织灯会,再加上高丽战事平息,物价回落,惠及民生,使京城民众格外兴致高昂,也使今年上元灯会格外盛大。
早在五天前,三个主要赏灯之地便开始安插,一个是利人市,一个是城市市,再有即是朱雀大街,民间灯会,官府其实不干预,官府的任务是维持灯会秩序。
家族、商人、学校、寺院、王公、贵族这些都是灯会的主力,在京城,稍有势力的家族城市摆下灯台,以显示家族的存在,他们要的存在,要让赏灯人知道他们家族的存在。
而商人要的却是利,他们会利用灯会的机会再发一笔赏灯财,各种美奂绝伦的花灯,不过是他们招揽客人的道具。∏米∏花∏在∏线∏书∏库∏book.mihua
学校、寺院的花灯,其实也是一种扩大自身宣传,学校希望招到多的学生,寺院则希望引来多的香客。
其实说穿了,上元灯会也就是一个名利台,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
而真正享受乐的,却是那些无名无利的平头小民,他们只为观灯。
天刚擦黑,妞妞便急不成耐地敲元庆的门,他们已经不住在杨府,而是住在距杨府百步外的一条叫蓑衣巷的小巷中,他们在宅在巷里面,是一栋占地一亩四分的小宅。
但让沈秋娘一眼看中的,是两株亭亭如盖的大树,前面是百年老桂,后面则是茂盛茂密的老杏树,两棵老树使这栋宅布满生机。
但出乎沈秋娘意料的是,这座宅他们并没有花钱,而是杨府已经买下,送给她们母女,作为她抚养元庆七年的酬报。
这种酬报她不想要,她不是为了酬报而抚养元庆,只是她心中一样布满苦涩,天鹅总有长硬同党、振翅高飞的一刻,得知元庆即将出征突厥的那一晚,她一夜都没有睡着,元庆这一去,不知何年何月能回来?
她既为元庆即将远离而难过、不舍,可又为他的决定而骄傲,她的孩终于长大,将独自展翅去迎接风雨的考验。
她决定好好地生活,不让自己和妞妞成为元庆的牵挂。
沈秋娘并没有表示得过多伤感,而是每天变着花样给元庆做他喜欢的菜肴,今天是正月十五,今晚赏花灯将进入,沈秋娘特地早早做饭,准备带着两个孩早早出门观灯。
“元庆哥哥,好了没有!”
妞妞急不成耐地拍打元庆的房门,她今天服装的很漂亮,穿上她唯一的一件绸缎长裙,上身穿厚厚的襦衣,乌黑的长发梳成两根辫,又圈成双环,她肌肤雪白,母亲又特地给她画了淡妆,贴上八朵绢花,显得她姿容俏丽、浮翠流丹。
尽管她的身材和服装都应该是一个怀春少女,但她的一举一动还是童气十足,她像一只火烧了尾巴的兔,不断跳脚敲元庆的门,怨声满院。
“你到底在做什么?磨磨蹭蹭,难道你也在化妆吗?”
房间里元庆却是在算帐,他要出征,不知两年还是三年能回来,他必须要放置好婶娘和妞妞的生活,他们一共有三十两黄金和二百吊钱的积蓄,买家具和各种家居用品又花失落百吊钱。
另外杨玄挺当杨府管事后,又依照族规,庶一月低十吊钱的标准,将欠缺元庆七年的月钱都一次性地补给了他,一共是六百吊钱。
这样他们手上就有三十两黄金七百吊钱,这笔钱元庆将全部留给婶娘和妞妞,他考虑过,就算妞妞筑基的药钱和生活费加起来,这笔钱也足够让她们用到自己回来。
同时沈秋娘又找到一份很不错的差事,她炮药制丹的技术很是好,杨玄挺便介绍她去京城大的药铺慈济堂做药娘,每月能挣十五吊钱,这样她们母女的生活就真的无忧了。
依照元庆的想法,好三十两黄金压箱底,以备乱世时救命所用,七百吊钱积蓄和婶娘每月的薪水也能让她们母女过上不错的生活,并且他还会关照杨玄挺要时不时来关心一下她们母女的生活。
这些,在他出征前,都要一一放置好,这样他能安心北征。
“元庆,好了吗?就等你了。”这是婶娘也在催他了。
“好了!好了!”
元庆将算帐的纸收起来,随手将一把匕首插进皮靴里,开门出去。
沈秋娘依然穿戴她的布裙,脸上不着脂粉,依然是肃静严厉秀丽,气质温婉高雅,她刚刚给丈夫烧了纸,眼角泪痕还在。
妞妞却不高兴地撅起了小嘴,“元庆哥哥,我叫你半天不出来,娘一叫你就出来了,明显是欺软怕硬。”
沈秋娘笑着屈指在女儿头上敲一下,“胡说什么,你娘什么时候硬过了?”
妞妞捧首,脖一缩,“娘,你这手指关节还不硬吗?”
元庆连忙挠挠头笑道:“我刚是在练功,后时刻,所以迟误了,走吧!妞妞,良臣美景,少男怀春,咱们看灯去。”
“元庆哥哥,一般是说少女怀春吧!”
妞妞脸忽然一红,马上又羞又急,向元庆抓去,“你这个死牛头,又故意绕我了,看我不掐死你!”
元庆捧首便逃,一边逃一边叫喊:“婶娘,是她自己想歪了,不怪我啊!”
“你还敢胡说!”
两人飞奔驰出门,沈秋娘微笑着看他们奔远,她将院门锁上,一家人高高兴兴看灯去了。
夜幕初降,大兴城已是火树银花、人潮如海,数十万京城民众携妻扛,出门观灯。
京城三条观灯主线朱雀大街、城市市、利人市此时已是灯光璀璨,照如白天,如果从高空下望,整个大兴城便呈现一个巨大的亮丽脸谱,城市市、利人市是一双眼睛,而朱雀大街即是长长的鼻,格外壮观。
去年沈秋娘带两个孩逛的是朱雀大街,今年他们早就定好,逛城市市的花灯。
城市市此时也同样是人山人海,人挨人、人挤人,在道路两边都是千姿百态的花灯,巨船灯、牡丹灯、童拜观音、天女散花灯、寿星灯、双牛耕田灯、嫦娥奔月灯等等等等,各种花灯造型精美绝伦、栩栩如生,在灯光映照下,光辉精明、流光溢彩,令人美不堪收,整个城市市内都恍如酿成了花灯与人的海洋,所有人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
一群群孩提着灯笼,从人群缝中钻过,三五成群的少女也牵着手,一会儿站在美女灯前评论,一会儿又围在卖小挂饰的小摊前,一会儿从人群中奔过,笑声流满一路。
在一家小摊铺里,元庆在陪妞妞买头饰,红铜打制的簪钗虽然没有金钗那样熠熠发光,但也做的精致绝伦,令人赞叹。
虽然元庆早就筹算向给妞妞和婶娘一人买一支金钗,但在婶娘的坚决否决下只得抛却,妞妞因此不高兴一天,她盼金钗已经好几年,可究竟??结果还是童心,眼前这么多精美的头饰让她看得眼花缭乱,早忘了对金钗的期盼。
“元庆哥哥,你看我买哪一个好呢?”妞妞手上已经拿了十几支铜钗,她每支都想要,可娘只准她买一支,她急得叫喊起来。
“小妹妹,这支好!”
不等元庆反应过来,卖钗的妇人已经从她手中挑出一支,是一支双凤戏珠钗,两只栩栩如生的凤凰迎面展翅,在它们面前是一颗黄豆大珍珠,打造得精巧绝伦。
“阿婶,我就要这支。”这支双凤钗是她第一眼看中,她异常喜欢。
“小妹妹,我来帮你戴上。”
卖钗妇接过钗替她插上头发,“好乌黑的秀发!”她由衷赞道。
卖钗妇看一眼元庆,又低声在妞妞耳边笑道:“小妹妹,你也要给情郎哥哥买一只贴身护心锁,这样会把他的心永远锁住。”
卖钗妇久历人情,她早看出他俩不是亲兄妹,亲兄妹哪有带名字喊哥哥的,妞妞脸蓦地一红,连脖都红透了。
“阿婶,你别胡说了,他是我哥哥。”
嘴上虽然扭捏,可目光却偷偷瞄向旁边的一堆铜护心锁。
“阿婶,这边算帐。”
另外几名少女也买了几件首饰,要算账了,卖钗妇连忙过去给她们算帐,趁这个空,妞妞已经从一堆铜锁中挑出一只刻有‘苍天护佑,攻无不克’的将军锁,这只给元庆合适,紧接着她又给母亲挑了一支彩凤钗。
“妞妞,看中了吗?”元庆跑上来笑问道。
他刚被一只璀璨的灯轮吸引去注意力,没有发现妞妞的心思已经有悄然的转变。
“好了!好了!”
妞妞慌忙将几件首饰捏住,不让他看见,又催促元庆,“你去找娘,别走丢了,这边我来付钱。”
“婶娘刚还在那边,我去看看。”
元庆步跑去了,卖钗妇那边算好帐又调转身过来,笑吟吟问:“小妹妹,选好了吗?”
“好了,就这三样。”
她手掌摊开,两支钗,一只铜锁,她的脸红得像柿一样,声音比蚊还要低,“阿婶,几多钱?”
“一共六十钱!”
卖钗妇看见她手中铜锁,会意地笑了,羞得妞妞简直无地自容,她慌忙打开手袋,把三件铜饰放进去,怦怦乱跳的心平息一点点,她抓出几把钱,仓促数了数,递给卖钗妇,“阿婶,给!”
“小妹妹,钱正好啊!”
卖钗妇见妞妞要走,又叫住她,“小妹妹!”
“阿婶,还有事吗?”
卖钗妇取出两枚铜戒,笑眯眯递给她,“这是灵犀戒,送给你和情郎哥哥。”
“谢谢阿婶!”
妞妞一把捏住戒指,像只被烧了尾巴的小兔,一溜烟跑进人群中不见了,卖钗妇见她羞得可爱,眼中露出温馨的笑意,又一个小娘长大了。
“妞妞,我正要去找你。”
元庆迎面跑来,一把拉住她的手就往回奔驰,“百戏马上要游行了,我们去!”
妞妞细嫩白净的手从三岁起就被元庆抓住,历来没有任何感觉,可今天她第一次觉得元庆哥哥的手竟是这么温暖有力。
她心中又羞又紧张,渐渐地,她的心中也被一种乐布满,像小鸟一样和他并肩奔驰起来,两人牵着手向远方灯火璀璨处跑去。
远处,一队百戏艺人正游行而来,他们有的踩着高跷,有的喷云吐雾,时而百鸟朝凤,时而群兽闹春,引起两旁观灯民众一片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
这是开皇十九年的上元之夜,这一年元庆已胸怀万里,妞妞却情窦初开,大隋王朝已到武力强盛之时。
米花书库